10月18日至20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深入研究阐释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议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
10月18日晚,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基金会理事长潘基文出席论坛欢迎仪式并作特别演讲。10月19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北京市副市长穆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等中方嘉宾;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总书记德沃·古隆,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等外方嘉宾出席论坛。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与媒体代表参会。
2024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承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平行分论坛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构建全球经贸新秩序”在北京图书馆举行。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汉学话语能力建设与企业出海》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北京语言大学在汉学家工作和企业出海协助方面的探索与成就。
徐宝锋主任对于已经结束的论坛进行回顾,在中外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应尊重多元和而不同,互学互鉴,根据传统守正创新,内外共进,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交相辉映、内外互动的良性格局。他指出“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人,而汉学家作为既懂中国、又懂世界的特殊群体,在传播中国、介绍中国、理解中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自1962年立校以来,已培养了近30万名校友,其中大多数成长为汉学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徐宝锋主任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在推进汉学家工作方面的探索。
第一,建立全国最大的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人才动态数据库,目前联络了全球67个语种、103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通过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打破区域和国别界限,促进全球汉学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第二,设立世界汉学中心,包括北京、青岛和海南三个国内基地以及海外12个国家建立的汉学中心分中心。这些中心旨在引进和留住汉学家,与他们进行深度交流,修正他们关于中国的错误认识,形成全新的看法。同时,在海外汉学中心分中心,实现学历体系、学分体系和学位体系贯通式的人才培养,弥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学力量薄弱的缺憾。
第三,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汉学家对话和交流机制,召开世界汉学家大会。通过这一机制,实现汉学家们将传统中国、当代中国以及传统汉学和当代中国学进行贯通式的交流和对话。
徐宝锋主任强调,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在企业出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能够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海外市场,传递中国企业的真实意图,同时向海外准确解读中国的意图。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国际化的院校和世界汉学家的摇篮,期待在未来在“一带一路”五通、民心相通、中国理解、中国话语形象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徐宝锋主任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汉学与中国学学院期待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度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全球经贸新秩序的构建。
此次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启示,也为未来汉学家工作与企业出海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