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的汉学访谈《以色列汉学家欧永福——让中国哲学绽放更多光芒》一文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
文章由“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项目组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实习生赵绚孜采访撰写。
欧永福
著名汉学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联合创办人欧永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传奇学者。他珍藏着不少中国书籍与字画,这些都是他多年对中国深厚情谊的见证。
欧永福在早期中国思想史、比较哲学和宗教学、数字人类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颇丰。他的代表著作有《孔丛子:孔氏先师选集》(第1-10、12-14章研究与翻译)《孔丛子:第15-23章研究与翻译以及〈小尔雅〉复原》《相对主义与超越相对主义》等,他翻译、注释的《晏子春秋》由于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出版价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他翻译的希伯来文版《道德经》更是在以色列获得了数千册的销量,为以色列汉学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方向。
欧永福翻译的希伯来文版《道德经》1981年版(左)和2006年版(右)书封
结缘中国改变人生
“与中国哲学的初遇,是在我大约14岁那年,突然有一天,我的父亲给了我一本有关中国的故事书。”说起与中国结缘的开始,欧永福的双目炯炯有神。
“我打开第一页,看见了庄周梦蝶的故事,这是中国文本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激动、兴奋的同时,我彻底被震惊了,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谁写的?庄子身上发生了什么?”虽然年少的欧永福并不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深意和哲学意味,但庄周浪漫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思深深地感染了他,他的内心悄然埋下对中国哲学热爱的种子,这也吸引着少年时期的他探求心灵和精神的自由。
“后来再读中国哲学,我的心智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彻底地改变了。”欧永福说。从一个旷课少年变成饱学之士,欧永福深深得益于中国哲学。
“我在中学期间是个坏学生,那时我被三次退学。家人中只有父亲鼓励我,他给我从伦敦带来中国著作,并写信说他将为我骄傲自豪。我后来改邪归正,其中便有家教渊源,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离不开我父亲的支持。”欧永福的父亲痴迷犹太经书和中国经典著作,他鼓励年幼的欧永福学习中国经典文化。
自此,一窥中国哲学的真谛,成为欧永福内心的渴望。中国文化令他一生魂牵梦萦,他的生活也紧紧地和中国牢牢连在了一起。他醉心于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多年来,他将自己漫长的中国文化探寻之旅,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美学的痴迷向往和潜心研究转化为一部部经典译作。他倾注多年心血翻译而成的《孔丛子》《晏子春秋》《道德经》等,架起了以色列和中国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欧永福翻译、注释的汉英对照版《晏子春秋》书影及内页
做中国文化的使者
从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欧永福抱着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愿望,于1972年前往台湾大学哲学系进修,师从新儒学大师方东美,正式开启自己的中国哲学学术之旅。
“中国和以色列1992年建交后,我急不可待飞至北京。这里的一切令我感到似曾相识,我满眶含泪,还专程去了山东曲阜。”欧永福回忆道。
“在中国,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是何种肤色,中国人都会说‘你就是我的兄弟’,给予你热烈的拥抱。”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深深打动了欧永福,从此他与中国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联结。
“想想美国纽约,那是一个多么繁华的城市,你可以在那里得到许多你想要的东西,但是那里的人个人意识太强。而当我来到中国,到达机场的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回家一样的热情和温暖。”欧永福说,“中国的氛围就像家一样,中国人告诉我,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对他来说,感悟中国愈深入,愈因迷恋其中而难以忘怀。
在此之后,他和同事于1995年创建了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如今该系与中国问题相关的终身教授里,大半是他的门下弟子,他们已成为传承汉语教学、促进中以友好的新生力量。特拉维夫大学的东亚研究系如今也是以色列最大和最具多元化特征的东亚研究机构。
欧永福为以色列的中国学研究培养了新生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以色列的汉学发展,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翻译著作精雕细琢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以色列对道教和老子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最早的《道德经》希伯来文译本是上世纪40年代从德文版《道德经》翻译而来,其中错误很多,极大地阻碍了以色列学者对于道教的认识。这也成为欧永福想直接从中文翻译《道德经》的动机。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其间历经坎坷,欧永福终于在1981年首度将中国古籍《道德经》直接译为希伯来文,并在2006年出版了第二版。在第二版中,除翻译老子的《道德经》与王弼的注释之外,欧永福还加入了部分《淮南子》及《管子》的篇章,并且增加了中文对照。
访谈中,欧永福从书架上取出他翻译的两版《道德经》。“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以色列汉学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以色列汉学的一大进步。”欧永福说。欧永福的译本为以色列汉学研究道教和老子开了先河,也将以色列汉学界对道教的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为以色列人通过希伯来文最早读到的中国典籍之一,欧永福翻译的《道德经》很快便畅销全国,3年内累计销量近4000册,这让欧永福难以置信。虽然这部著作已经在以色列引发热烈反响,但欧永福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精益求精:“这两版《道德经》只从分析角度进行了翻译,我未来打算从哲学角度翻译它,为以色列带来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
欧永福从中国文化中受益匪浅,他也热衷于把这些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的学生、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终身教授张平受到他的启发,将犹太经典《密释纳:种子(第一部)》翻译成中文,这本书现已纳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给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个管窥犹太精神渊薮的窗口。欧永福为他的学生深感自豪。
“如果有轮回,我想我的前世是中国人。”在回望一生事业、志向和理想时,欧永福如此阐述他与中国深厚的文化情缘。他令中国哲学在以色列放射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光芒,帮助读者和研究者跨越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对他来说,中国早已“他乡是故乡”,少年时代飞入他人生中的庄子的蝴蝶,如今已在绚丽多彩的中国故事里翩翩起舞,播散中外文化交流的芳香。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