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岛遥山、多少故居,雾绕小楼。 青岛文脉绵长,沈从文、老舍、梁实秋、萧军、郁达夫、巴金先后驻足,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文学作品经由汉学家们的辛勤译介走向世界。6月20日,刚刚荣膺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法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何碧玉(Isabelle Rabut)教授与先生安必诺(Angel Pino)教授在世界汉学中心邀请下来访初夏青岛,开展学术研究,追寻老舍笔下的花与海,沈从文的眷恋与怀念,讲述法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中属于青岛的星光璀璨。 何碧玉(Isabelle Rabut)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与译介的重要人物,她与绿树青山、碧海蓝天孕育的中国现代文学名作结缘已久,博士论文便为沈从文研究,先后将《边城》《从文自传》《水云》《怀念从文》等名篇译成法文,在法语世界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安必诺(Angel Pino)教授的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巴金研究,两人是法国汉学界著名的“夫妻档”学者。 1931年,沈从文自北京来到青岛,在时隔92年后,两位钟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汉学家沿着当年的路途南下,来一探沈从文文字中独一无二的浪漫气质和纯粹审美文学追求背后的灵感源泉。 驻足福山路的日子里,沈从文用“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样的浪漫诗句追求到张兆和。1933年春天,两人同游崂山,在北九水被举着灵幡“报庙”的女孩触动,构思和创作了《边城》这部体现着沈从文美学思想、理想人性和诗意世界的著名小说。《边城》等无数中国文学名作走向世界的历程,离不开诸多如何碧玉(Isabelle Rabut)、安必诺(Angel Pino)一样的汉学家、翻译家的智慧创造和辛勤付出,通过他们搭建起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读者的沟通桥梁,让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扬帆出海”。 汉学家作为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亦成为中国历史变革、文化变迁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在青的日子,何碧玉(Isabelle Rabut)与先生安必诺(Angel Pino)将一起漫步福山路,聆听文化的悠悠回音,书写新的文学作品,生动的将新时代的中国讲述给世界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的青岛是文学家们创作的灵感之地。正如百年前的福山路给予创作者丰厚的文化滋养一般,今天世界汉学中心这座“海边书房”也将成为汉学家落脚中国的母港和心灵栖息之所。正如沈从文所言:“我的住处,移到一个明朗华丽的海边。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培养了我的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 汉学家们将在世界汉学中心凭海临风,畅想汉学新时代的发展与未来,在这里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等维度全方位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书写中国,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在实现自己学术理想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在海外传播的使者。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