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辞典》是目前国内首部针对海外汉学家、翻译家,系统性介绍中国文化关键知识的重要案头参考书。2021年6月16日,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了“新汉学计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中国文化笔译工作坊项目,吸引了来自3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百位青年汉学家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解读中国文化关键词、阐述文化故事,以“外眼”视角品读思想观念、社会治理、文学历史、艺术美学、人文地理、科技发明,阐述他们对中国文化关键词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推出百位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不再“老外”系列之中国文化关键词视频,分享他们对中国文化关键词的多方位理解与不同维度的解读。本篇为第一辑,来自波兰的董妮(Dominika Anna Sikorska)将通过视频阐述她对中国文化关键词:“民歌”的理解。
阐述人:波兰——董妮(Dominika Anna Sikorska)
关键词:第一辑——中国文化关键词“民歌”
辞条介绍: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通过听觉记忆和口头流传的歌曲。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祖先便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求偶等仪式、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中国民歌体裁一般分为劳动歌曲、山歌、小调、风俗歌、多声部歌曲等类。劳动歌曲又分为劳动号子、田歌、渔歌、牧歌、猎歌等多种。中国民歌的词曲结合形式及结构形态非常多样,歌词有讲究对称的规整体,也有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各种格式的歌词都以语言简洁、生动和注重诗韵为特色。与此相应,民歌的曲式结构可分为上下句、四句头、五句子、赶五句、穿号子、急板山歌等多种类型。中国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覆盖了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娱乐作用外,它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教育与传承、祭祀与交际等功用。
言语通五洲,文化连世界。百位青年汉学家通过视频形式解读中国文化关键词,为翻译、传播、研究中国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积极作用。走进不再“老外”系列之中国文化关键词视频,透过百位青年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知识辞典》不同版块辞条的理解与阐释,感受世界视角下不同国家的青年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化关键词的解读,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文学“走出去”,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附录: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一书分思想观念、社会治理、文学历史、艺术美学、人文地理、科技发明等6大板块、32小类别,共计约80余万字。该书作为强化汉学家对中国文化认知和理解的重要背景参考资料,对助力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汉学计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文化笔译工作坊
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文化译研网联合主办,旨在培养、聚集全球高水平的中外翻译人才,为有志于此的各国青年提供学习、交流与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关注学员的个人职业发展,促进中外语言双向交流。
中国文化笔译工作坊是本项目的重点活动之一,采用分主题课程设计,将中国文化知识课、语言翻译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邀请中国文化专家与翻译家亲临线上训练与指导,通过短期的学习实践工作坊,提升学员对中华文化主题内容的中外笔译能力,培养既精通中外语言和文化,又懂得专业知识的研究型译者和翻译家。项目将从中遴选优秀学员正式参与《中国文化知识辞典》的翻译工作,参与作品最终将在当地国正式出版。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