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埃及青年汉学家和翻译家米拉·艾哈迈德近日借助网络采访了多名中国作家和学者,了解他们疫情期间的隔离生活以及由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所产生的思考,并将她的采访稿译成阿拉伯语,由埃及《文学新闻报》(埃及最著名的文学报纸)选登了其中24位中国作家和学者的采访报告。
采访报告刊登后,米拉以一篇短文“致我的第二祖国”,向CCTSS表达了她的采访感受以及对中国的深深关切。
致我的第二祖国:
虽然我没有在您的土地上经历这场危机,但我感受到了您的痛苦,我还听到我内心的呐喊:由于两国之间的时差,我有两个月没有睡好,我的心在牵挂我的中国朋友,随着在疫情中被感染甚至去世的人越来越多,我感觉这是我的家庭在遭受麻烦,是我在告别我一位又一位亲人!
中国,您和您的民族自古遭受了多少磨难和打击,却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狂风从未撼动您挺拔的山脉。这样的磨难不是第一次,但亲爱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做到了,为世界提供了战胜困难的完美典范,中国在政府、领导人和伟大人民的领导下保持头颅高昂。我确定您会度过危机,我将会重新拜访这片热土。我向您保证,我将不辱使命,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停止翻译您的文学作品。我所能做的,就是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完成我的使命来与您抗击这一流行病!
我的第二祖国,我爱您!采访了这么多位中国作家和学者之后,我深感您的人民多么爱您,对您的遭遇怀着多么大的痛苦。拥有如此多保持忠诚的作家、诗人和学者,您真是幸运!
米拉·艾哈迈德
米拉所采访的作家和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虽然他们被疫情阻隔于各自的家中,但都向米拉表达了同样的心情——灾难面前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中国政府以强大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将全国团结在了一起,这是一场全民战 “疫”。无论是什么国家、种族,人类都应该在命运共同体中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埃及《文学新闻报》以“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疫情,但胜利的旗帜还未扬起”为题刊登米拉的采访报告,报告前言中,米拉写到:
我们知道的是,古老的中国人民,他们习惯时间的磨难和考验,在危机时刻,我们发现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历史的风雨中屹立不倒,直到他们的国家安全停靠和平之港。也许大树在摇晃,但这棵树根深蒂固,是不可能被连根拔起的······中国战胜了危机。这场让人屏住呼吸和停止心跳的疫情肆虐全球数月有余,我们对话众多中国作家、诗人和学者,向他们了解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以及如何化解危机,让我们得以领悟中国人民书写的即将长存于人类记忆的史诗······
现CCTSS将该采访报告中的部分作家、学者发言中文版与读者分享:
王蒙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是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互相支援互为后盾的人民战争!
我们这些别无选择的宅家的众生,心系武汉,心心相印,时时牵挂。我们为火神雷神的“显灵”而鼓舞,为每一个出院的病人高兴,为每一句温暖的话语而动情,为医患的共同奋斗而欣慰。我们在思考:我们的人民是多么可爱的人民,他们人性中的善良是多么真诚。对于医患关系、警民关系、干群关系,如何引导使之更加和谐;如何奖励褒扬以正祛邪;如何激发人们相互温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意愿;如何改变与消除戾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何化解社会风气痼疾与多种纠纷;如何建立更加健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全体人民更加团结起来,见贤思齐,向各行各业的专家学习,向勤奋的劳动者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熊育群
人类正面临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死亡,经济崩溃,人道危机,人类良知,个人隐私与国家监控,孤立的民族主义与全球化……都将是人类一个个面临的困境,甚至持续恶化的疫情将导致多重灾难,出现骚乱、冲突、战争······危机后的世界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世界局势甚至格局将自此改写,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不再一样。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人民团结,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人们的使命感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在灾难面前被迅速激发调动,行动之迅速,上下之同心,官民之一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是民族的力量和希望,也是中国崛起最重要的保证。
邓一光
“控制冠状”的说法可能不准确。武汉和湖北的病毒暴发目前控制住了,包括港、澳、台在内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全面暴发目前在控制中,但二次暴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人们正在与这个可能做斗争。
在武汉封城的76天中,在湖北各地封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一千万武汉人民和六千万湖北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八万湖北籍医务人员和四万全国各地赴鄂支援的医务人员,他们是人间天使,还有无数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城市运行管理人员,为了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他们在整个暴发期一直与病毒保持零距离斗争,他们非常了不起!
杨克
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当湖北和武汉处于最危急的时刻,4万多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武汉,他们是疫情天空下,最美的逆行者。工厂也迅速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产品,十多亿人,都减少出行,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宅家。这爱的行动,显示了中国人强大行动力。以己之力,合众人之力,终于驱散生命的幽暗,迎来美好的艳阳天。现在抗疫已转入第二阶段,控制境外输入反弹。经历此疫,人们痛定反思,将更为尊重自然,热爱生命。
潘耀明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中国武汉而起的,疫情开始,病毒迅速蔓延和扩散,幸好中国政府在这个紧急关头,实施一系列应变措施,亡羊补牢,终于把疫情逐步予以控制,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吴君
这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春天,这是一个万众一心,休戚与共的春天,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拥有同理心的春天,这是一个需要文学支撑的春天。面对这场世界性灾难,没有谁是旁观者、没有谁是局外人,作家应该记录这个时代,尤其记录那些人性的光辉。一切终有时,春天会来,夏花也会盛开。
王十月
中国应对新冠肺炎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控制了病毒传播、将死亡率降到现在这样低、得益于从政府到民间的高效协作、全国人民迅速动员起来、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每个公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一员、我身边很好朋友或捐钱捐物或当志愿者。一个省的医生对口支援湖北一个市、我家乡荆州就是由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广东省派出的医疗队支援的。各省支援的医生零感染、也是一个奇迹。中国人普遍不能理解欧美人不戴口罩,在中国人看来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鲁敏
从这次中国方式里,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就一直讲究“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这些说法在民间有很大的基础和影响,因此对于”隔离“”禁足“”戴口罩“”封城“”停工“等这些严格举措的合作度非常高,它不仅仅是出自国家要求,也有来自东方生存哲学里的”暂时的忍耐和受苦,才可以获得更长久的美好“。中国人本身就特别能够吃苦、能够合作、能够同进共退,这是一种民族的性格和信念。
郑小琼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人,第一次看到从城市到中国最偏远的乡村能够如此高效而有条理地动员起来。新冠肺炎在中国发生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中国人民为了有效地抗击疫情,放弃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新年聚会聚餐团聚的习俗,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这种不可想象的取舍,让中国的疫情取得不可想象的成绩。上下一心,互相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各地去支援疫情严重的湖北的医生达到4万2千多名,他们对控制中国疫情扩散有着决定性作用。
魏微
2020年4月4日上午10点,中国向死于新冠肺炎的逝者降半旗、鸣汽笛。这一天恰好是中国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向死者致哀的节日。当我听到全城的汽车都在鸣笛时,我也来到阳台上,看街上的行人都停下脚步,我和他们一起,向死者默哀。我还看到一个视频,一个武汉女孩在哭泣,这是她在家里自我封闭了几个月后,第一次走上街头,她感动得哭了。她说,我的城市死了又活,活了不灭。说得真好!
江扬
中国的疫情尚未结束,世界的疫情已经袭来!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我愿苍穹无恙,人间安康!
冯娜
2020年新冠肺炎是全人类的灾难,无论是什么国家、种族,人类都应该在命运共同体中团结起来,共同度过难关。在世界性的瘟疫中,我们有牺牲、有拯救,也有亿万人的希望。时至今日,谈论“胜利”是奢侈的也是不道德的,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尽快度过难关,恢复平安、稳定的生活。
陈崇正
其实现在还不能说胜利,因为我们每天还有新增病例。但中国确实扭转了局面,将病毒的传播有效控制。这一切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你看到的那样,这里有战士一样的医务人员,有及时的信息传播,有非常专业的专家,有高效的设施建设和医院调配。如诗人里尔克所说:“哪有什么胜利,挺住就是一切。”在病毒面前我们都是人类,一定要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会员简介
米拉·艾哈迈德(Mira Ahmed),埃及青年汉学家、翻译家和作家。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已发表译作包括毕飞宇的《推拿》、鲁迅的《狂人日记》《伤逝》、劳马的《心里话》等,同时翻译王蒙、贾平凹、魏微、熊育群、王小波等中国知名作家的中国短篇小说、散文及诗歌刊登于埃及文学新闻报、开罗报纸、多哈杂志等阿拉伯知名报刊杂志。2017年翻译《推拿》获得第三届文学新闻报的最高翻译奖,2019年翻译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获首届全埃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一等奖。目前米拉翻译的《这边风景》(王蒙著)等作品正在出版中。
2025-01-07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