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故事驱动大会的主题是“文化的未来”。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的未来”这一话题过于宏大。但如果将“文化”一词解读为艺术、音乐、舞蹈、文学、哲学和宗教等具象的内容,那么当我们谈到“文化的未来”时,便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不过,我不想过多谈论未来,在我看来,比畅想未来更重要的是了解和分析过去和现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社史是欧洲出版史的缩影
每一个文化机构都有自己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会发酵成机构的精神和文化。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是德国最大的独立出版社,也是欧洲最重要的图书出版商之一。可以说,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的发展历史是欧洲出版史的缩影。
1933年,苏尔坎普出版社的创立者彼得·苏尔坎普(Peter Suhrkamp)在费舍尔出版社开始了自己的出版生涯。在纳粹的迫害下,费舍尔出版社的拥有者费舍尔家族流亡海外。当时,彼得·苏尔坎普已经从一个普通编辑晋升到管理层,并在费舍尔家族离开后成为出版社唯一的实际管理者。1945年战争结束,费舍尔家族回归后,与彼得·苏尔坎普产生了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后者决定自己创立出版社,并于1950年创立了苏尔坎普出版社。
1952年,在苏尔坎普出版社创立两年后,德国文学专业研究生西格弗里德·温赛尔德(Siegfried Unseld)加入了这家出版社。1956年,苏尔坎普去世,温赛尔德担任该社社长。在他的管理下,苏尔坎普成为了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科学出版社,温赛尔德也成为德国出版界的传奇。
出版业本身是一个“矛盾”的行业,许多出版人最初怀着投身文化、思想交流和知识分享的愿望从事出版。但当他们进入出版社之后渐渐发现,出版不仅需要理想,还需要资金的支持。
出版业的矛盾性源于图书本身的性质。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商品,既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这意味着出版商需要同时兼顾文化和经济这两方面,寻找出一种既能够创造实际经济收益,又能够坚守文化传播理想的方法,这也是一个优秀出版商应该具备的能力。
而苏尔坎普之所以能够成为德国最大的独立出版社,是因为我们在成功创造文化的同时也成功“销售”文化。赋予苏尔坎普出版社这个理念的,正是温赛尔德。将理想主义的想法和实用主义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是温赛尔德的标志。
1963年,苏尔坎普出版社收购了英泽尔公司。温赛尔德看中了英泽尔公司在传统文学经典作品上的积累,而这正是一直致力于传播先锋文化的苏尔坎普出版社的短板。
同年,苏尔坎普出版社将一直积累的版权资源整理成7个系列、7种颜色的大型系列丛书,称为“彩虹系列”,并请专业设计师设计图书封面。这套丛书致力于反映公众对变化世界的认识,至今已更新至3000多本,成为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思想出版物。
由于“彩虹系列”鲜明的视觉风格、亲民的价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0世纪60至80年代,德国学生的藏书中一定有“彩虹系列”。
温赛尔德有两大经营理念:一是关注读者需求。在他看来,如果出版社只关注某个读者群体,就不可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一个优秀的出版社,必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温赛尔德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绘制读者画像,并据此开发图书;二是将版权利用到极致。出版商的核心职责是将作者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经济价值。
出版社要利用好作家赋予出版社的出版权利,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各种版本的图书,开发版权的商业价值。20世纪60年代,口袋书、平装书开始流行,并迅速占领市场。温赛尔德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发现当时口袋书、平装书的主要内容是流行小说,少有大师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温赛尔德决定出版学术大师的口袋书。
作者资源与内容建设“两手抓”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总结出经营出版社的三个要点:
首先,出版社要与作者建立非常牢固的关系。温赛尔德有一句在出版界广为传颂的名言:“我们为作者而出版,而不是为了图书而出版。”最初跟随彼得·苏尔坎普的33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新兴的苏尔坎普出版社发展的基石,其中黑塞、布莱希特等人的作品更是畅销至今,60余年来一直是苏尔坎普出版社的重要支柱。
其次,出版社要有自己的出版清单。清单上的作品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作者。只有很多作品都来自于同一位作者,才能说明真正掌握了出版资源。基于这种理念,苏尔坎普出版社一直非常注重维系老作家、培育新作家,并拥有专门的作家清单。给新作者按时发放薪水,是苏尔坎普的创举之一。事实证明,这些投入是值得的,这些作者日后作品的销售,是出版社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三,出版社要坚持发展内容、保证质量。彼得·苏尔坎普带给出版社的不只是以作者为核心的精神,还有对出版内容的选择。彼得·苏尔坎普在战后一方面出版文学类作品,另一方面也挖掘、出版反思德国历史文化的哲学类作品,这两类作品被称为苏尔坎普出版社的“双轮驱动”,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我们的出版内容在不断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扩大出版内容的前提是保证质量。
调研市场多方沟通
实现图书的全球推广
2013年,苏尔坎普经历了一场非常大的官司,出版社一度走向破产的边缘。幸运的是,2014年,事情得到了很好解决,苏尔坎普从两合公司(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组成)变为股份制公司。目前,苏尔坎普拥有110位全职雇员,每年出版350本左右的新书。其中约60%是虚构类作品,40%是非虚构类作品。同时还开发了2000余部电子书。
在国际版权贸易方面,苏尔坎普每年出版的新书中有40%是翻译本。目前,我们有450多个新的翻译合同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累计达成了2万余个翻译许可合同。在最近几年达成的合同中,中文图书占到了25%以上。相对于欧洲市场的整体体量,这样的成绩非常鼓舞人心。苏尔坎普发展至今,遵循的一项原则是重视市场调研,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全世界的出版业情况。我们用10多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全球出版商的背景资料,并和他们建立联系。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但实际操作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因为一旦开始建立联系,你就会发现,关系网络会自己成长,已经认识的出版人会给你介绍更多的出版人。
同时,出版社要积极进行对外沟通。我们在出版图书时,会将图书分为大众化图书和单一性图书。大众化图书能够很好地适应全球不同的市场,而单一性图书则是强调图书的独特性。于是,我们通过强调这类图书在文化价值上的独特性,使得它们被更广阔的市场接受,这个过程就需要出版商与客户积极地协调沟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出版商要努力实现图书产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此外,出版社还要和作者积极沟通,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让作者能够放心地将全部的版权交给出版社。而且,作为出版商要有耐心,有耐心挖掘好的作者,有耐心培养与作者的关系,建立与作者的信任。还要有耐心打磨优秀的图书,并耐心在全球进行宣传推广。翻译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内容和高品质的翻译,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图书。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图书在全球分销和推广的目标,作为出版商,我们应该尽可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能更清楚、更细致地了解你所在的图书市场,并得到更多的支持,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图书的畅销与海外输出。
2025-01-10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