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译研网(www.cctss.org)现为作品《狡猾的父亲》样章寻求中译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泰语、罗马尼亚语优秀翻译。
翻译文字量:1401字
翻译截止日期:2018年11月8日
翻译费用:300-500元/千字
译者要求:
中外双语俱佳,有文学作品翻译经验者优先;
母语译者优先。
注:申请时请将翻译文字及以往作品发送至xudonghao@cctss.org,邮件标题格式“作品翻译+项目名称”,联系人:徐冬皓,电话:010-82300038。
翻译样章
父亲靠我们兄弟仨的赡养费过活。母亲还健在时,家就是一张饭桌,到了那些特殊的日子,大家会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吃顿饭,喝点酒,再打着饱嗝四散离去。父母一直都没有正式工作,他们原先是农民,改革开放进了城,做过小商贩,打过工,但都没挣下什么钱。母亲去世,好像带走了父亲心里的依偎感、归宿感,让他成了孤身一人,孤单让人自卑,看什么都扭曲了。其实,母亲在世时,他们并非一对恩爱夫妻,从小到大,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吵吵打打,互咒对方不得好死,甚至闹到寻死觅活的地步。母亲刚刚去世,他居然就跟陌生的女人搭讪。母亲去世周年,三兄弟回家后发现,母亲的遗像已经不见,父亲与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尽管那女人对我们客气,我们也不大理她。
三年后,父亲来我家。谈形势、物价,然后说希望赡养费也应该涨。弟兄们最终决定,每人每月多付五十元。这个数字有点让人羞愧,但两个弟弟坚持说不能给多了,担心别人帮他花钱。父亲听后非常理解,然后大谈当年养家的艰难,他是在隔墙敲砖。意思是,我们兄弟仨,谁都没穷到他当年那种程度。他出门后,我发现又一个女人与他并肩而行。我们当然管不了这些。
我过生日时,他寄来贺卡。我知道,这是在提醒我没给他过生日。母亲去世以后,我们就没给他过生日了。我决定装着没看懂贺卡的意思,不闻不问,静候他的反应。果然,他打来了电话。问候过后突然话锋一转,问我知不知道最近颁布了一条关于子女必须定期回家看望老人的法律。不等我回应,又说:“这就是国家的不对了,那些身在国外的孩子,怎么可能定期回家看望老人呢?即使不在国外,离家太远的话,也不可能,路费多贵呀,工作又忙,但是不回来的话,又违法了。我觉得这条法律不好,真的不好。”接下来,他谈到街道为他办了低保,并说“好政策比生个好儿子还强。”我又无言以对。他还说,他住的那栋老公房马上要拆迁了,那间32平方米不带卫生间的廉租房马上就要换成一套57平方米带厨卫的新房了。弟弟感慨:“我们的父亲根本不是父亲,是投资客,我们也不是他的儿子,只是他的投资对象,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回报。”
很快,我就频频接到父亲的举报,说大弟离婚后这个月没给他钱,人也找不到了,打电话也没人接。后来大弟去与他同住,他还是抱怨给的钱少。同时他又有了新的女人,那女人唆使他赶走儿子。而他想的也是,后半生,想把一切都抛开,好好为自己活。母亲一死,他就有这个想法了。他还突然说:“你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想,等你们都长大了,我的天就亮了,现在看来,我的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亮呢。”
一年后,他说急需一笔钱。我很佩服他要钱的技巧,强硬,冷静,威严,总之,他要得体面而不失尊严,好像我们一直共用一个钱袋,谁需要用钱,只需跟对方打个招呼就可以了。我甚至没问他要这笔钱的用途,既然是急需,肯定是一项不得已的支出。到了端午节,他要我们回去吃粽子。他告诉我们,他要离开城市,跟那个女人回乡下去。我一点都不喜欢看到那个女的老是跟他头碰头地说话,好像在提醒我们,他以前跟母亲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一点都不喜欢看到他跟这个女人幸福的样子。而大弟则终于洞察了父亲的心理活动,他其实是想到了一条最优的生存之道,我们给他的赡养费,在城里,只够他一个人紧巴巴地过活,在农村,他们两个都能过得很宽裕。
半年后,父亲得了肝癌。我们陪他吐完最后一口气。这之前,在他难得清醒的片刻,我问他,对于这个服侍了他半年的女人,我们以后该怎么对待她,他想了想说:“忘掉她!”
作者简介
姚鄂梅,女,1968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
1986年毕业于湖北粮食学校后,担任过出纳、文秘、办公室主任等职,1992年开始文学创作。1996年发表了处女作——中篇小说《脱逃》。中篇小说《马吉》获湖北省第五届“屈原文艺创作奖”。2002—2003年间为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2006年辞去公职,成为自由作家。曾就读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
出版有长篇小说《白话雾落》《像天一样高》(获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真相》《一面是金一面是铜》《1958:陈情书》《西门坡》,还有中篇小说集《摘豆记》。中篇小说《穿铠甲的人》入选2005年度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短篇小说《黑眼睛》入选2006年度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短篇小说《狡猾的父亲》入选2012年度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短篇小说《秘密通道》获2008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你们》获2011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狡猾的父亲》获2012年人民文学“石碣杯”年度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妇女节的秘密》被评为《中篇小说选刊》2006—2007年度优秀作品。
作品推荐语
父与子(或者父与女),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父亲与子女之间人生观的不同,常常体现出时代风气的巨变。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洁的《无字》……都写出了两代人的不同与隔膜。
早在1980年代,“代沟”意识就已经尽人皆知了,但那时,“代沟”还主要指的是文化观、价值观的不同。到了新世纪,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家庭结构的巨变以及社会风气的蜕变,父母与子女之间围绕养老送终、继承遗产等等现实问题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引人注目。这篇《狡猾的父亲》就聚焦于当今生活中相当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但落笔却在“审父”上:一个普通农民,前半生吃苦受累,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可老伴一走,他就想为自己好好活了。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当他频频更换异性伴侣时,他的自在活法就理所当然引起了儿子们的不满。小说写得最精彩的,是他狡猾的心计:在向儿子索取赡养费之前,他会谈一通大道理;明明是为自己打算,却常常表现出替别人着想的善意。而他的狡猾,其实常常让人一眼就识破。于是,一个善于为自己着想、颇为狡黠也有几分可笑的老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这样的父亲形象,因此显得个性鲜明。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