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作总结发言。
“戏曲艺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基因和审美风范。目前,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在建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戏曲艺术中心,我很为他们点赞和叫好。以‘戏曲’命名艺术中心,正是香港特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总结发言时表示。
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今天在香港闭幕。本届论坛主题为“舞台艺术与中华文化形象”,论坛期间,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艺术表演与情感融通、当代艺术的跨界与创新、传统艺术与当代继承、传统舞台艺术中的文化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西九文化管理局对戏曲艺术中心名字的英文翻译,采用直接音译的办法,回到了中国式表达,将戏曲翻译成‘Xiqu’而不是‘Opera’。中国戏曲不能在翻译中迷失自我。”季国平说,联想到内地的一些城市的剧场建设,有不少命名为歌剧院,正是缺少文化自信和自觉的表现。
香港对戏曲文化的重视让季国平感慨颇深。2014年,他曾带着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的著名戏曲家,连续4天演出4场。“戏曲艺术中心虽然是2018年建成,但为了满足香港市民的戏曲审美需求,从2012年起,管理局就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在西九滨海区搭建西九大戏棚,唱大戏,过大年。”
说起当下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季国平认为,很多年轻人不看戏,误认为戏曲是陈旧的艺术,就是因为缺失戏曲生存的土壤。“要让年轻人走进剧院,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吸引年轻观众的手段和方式,比如明星效应,并给他们看经典好戏,加以引导、普及,让他们学会欣赏,品尝到戏曲的魅力。同时,传承要从孩子抓起,不只是京剧进课堂,还要传统文化进课堂,结合本地特色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搭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