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学在走向国际文化市场、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时,除注重国外译者的翻译质量和水平之外,还应加强自译,以高质量的自译文学作品增强中国文化传播力,吸引更多的国外读者。
中国文学作品要实现跨语境、跨文化传播,必须有高质量的翻译。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国外译者翻译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但通过国外译者进行翻译往往会使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国外译者需要通晓双语且具有用母语再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愿望,这个过程增加了中国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周期。即使我们花费一定时间找到一位合适的翻译者,其翻译质量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由于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差异,一部中国文学作品经由国外译者消化吸收、想象加工、语言转换之后,其丰富的文化信息难免会有损耗。即便译者尽力忠实原著,译本常常也会面临境外出版方对其内容进行删改和调整的情况。经过国外译者和出版方双重“润色”后的中国故事还能保留多少“原味”,结果不难想象。因此,在中国文学寻找理想他译的同时,自我翻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加强自译对于完整准确地传达中国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非常重要。文学自译由来已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自译作品越来越多,如林语堂、萧乾、卞之琳、余光中、白先勇等双语作家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自译作品。中国文学自译者涉及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其中小说数量居多。已经发表的双语文本的中国文学作品内容异常丰富复杂,而且有些作品历史跨度大,重大事件多,家族各色人物轮番登场。人物形象往往通过人物名号、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加以塑造,其地域活动范围广阔。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的民族与民俗文化更加广泛。比如,旗袍、京剧、昆曲等民族特色文化;说媒、定亲、婚礼、满月礼、团圆饭、守岁等传统习俗。从古至今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文化活动和生活习惯,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全景式的展现。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和意蕴,有时很难为一些国外译者全面深刻地理解,因而他们在翻译时往往会偏离作品原意,甚至南辕北辙。现当代文学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历史悠久、传承千年的古典文学作品了。
加强自译是对抗翻译过程中“文字播迁风险”的重要方式。在文学对外翻译活动中,自译有利于打破作者和译者“二分”的局面,从而使作品对外翻译的周期缩短,同时也会降低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折损的风险。目前很多年轻的中国作家外语水平越来越高。如果一部作品的双语文本出自同一作家之手,那么他一定会较好地把握翻译的主动权和完整性。文学翻译活动必然涉及创作和出版,总结中国文学作品已有的自译经验,我们可以从这两大环节进一步加强文学自译活动。
第一,着力建设自译者队伍和鼓励自译方式多样化。归纳自译史上出现过的六类译者(环境性转换语者、口语性双语混用者、书面语双语使用者、称职性双语者、地道双语者、多语者)的特征,我们发现自译者既需要掌握双语,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书面语运用能力。其双语书写能力从低到高分为“一般”、“称职”、“地道”三个递进等级,从可以进行双语转换到创作出标准和规范的双语语篇,再到笔下使用的两种语言都能够满足处理语法、习语、语篇语域、文学传统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吸纳中文和外语能力兼备、熟悉多种文学和文化的人才进入文学作品自译队伍,鼓励他们用双语创作中国文学。在个人独立自译的创作方式之外,译者也可以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自译方式。比如,可以效仿作家白先勇采用的“三剑客”式团队自译方式,以期最大程度上确保自译的质量。
第二,深入探索自译文学的境外出版途径。中国文学要想成功登陆国外主流文学圈,其前提是要了解国外出版界的语境期待,即了解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题材和写法有什么评价。在文学创作和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自说自话”,无视其他国家民众的欣赏习惯以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互动性,以免削弱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宜盲目遵照国外的“批评建议”和标准,不断改变自我特征、丢掉民族特色。如国外有翻译家分析中文小说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不及中国国内的原因时,认为中国小说大体上倾向于将叙述交给“故事和行动来推动”,缺乏“对人物心灵的探索”,并将之归因于中国作家创作前“不透过翻译来阅读其他国家文学”以及受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影响等。这样的分析忽视了文学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仅仅是从西方文学的阅读经验出发来评价作品。翻译者的本意也许是为了促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但也无意中透露出其不能完全摆脱西方文学中心论的问题。在对外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学倘若一味迎合国外读者的习惯,无异于在文学的叙事方式、谋篇布局、人物命名、创作心态等方面进行“自我消解”,会丧失其本身的艺术特色。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我们可以将境外出版的个人行为、集体行为与国家行为有机结合,在与国外著名出版机构合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翻译一批思想性艺术性高超而又充分表达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文学作品,使更多国外读者通过高质量的自译作品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的魅力,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2025-01-07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